记者 张一诺 时隔近十个月,一个重要的金融工具重新启动。 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2025年
记者 张一诺 时隔近十个月,一个重要的金融工具重新启动。 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目前债券市场整体运行良好,将继续开展公开市场债券买卖操作”。分析人士表示,潘行长的表态意味着对当前债券市场利率水平调控的认可。同时,央行继续发行国债的目的是可以加大货币政策力度,支持政府财政。 2024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二级市场国债交易,将自身定位为基础货币投资渠道和流动性管理金融工具,并与其他工具相结合,提高短、中、长期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应该是n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买卖国债主要是对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补充。公开市场操作本身就是数量工具,旨在调整基础货币的总价值。它们本身并不代表货币政策放松或收紧的方向。今年年初,受基本预期疲软、存款利率下调加剧“资产荒”、机构抢着放松金融宽松等因素影响,债券市场利率下降很快,加上稳定汇率的需要,央行也暂停了市场国债销售。分析人士指出,从宏观角度看,央行购买国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存款准备金率的替代作用,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 “买入和卖出凯纳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对界面新闻表示,“国债发行或将成为过度节约货币的第一枪。”他表示,四季度基本面压力逐渐显现,央行通过重启国债买卖,强化前向货币政策应对基本面疲软的情况。从流动性角度看,国债销售和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7日正回购操作、正回购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 MLF是央行用来调节流动性的政策工具,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相当于在市场上释放基础货币,资金同时流向金融机构,从而提高其信贷投放和资产配置能力,从而促进信贷规模的扩张,有效提高了信贷规模。保持长期资金供给,为实体经济注入增长动力。据民生证券统计,今年1月央行暂停发售国债后,其资产负债表上“对中央债权”项目规模从2.88万亿元下降至2.29万亿元,长期流动性恶化至近6000亿元,略高于长期释放的按25个基点下调250亿预估的250亿白银按25个基点预估的长期流动性指向要求比率估计为 25 个基点。华西证券固定收益组分析师刘宇表示,在当前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难度较低、规避外部风险的背景下,降准、降息等强力举措或将适当推迟,以保持应对加息的政策空间。机构。通过国债交易操作,不仅可以约束商业银行债券头寸的压力,还可以达到类似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保证了四季度市场的平稳运行。从操作时间来看,分析人士向界面新闻指出,2023年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风格往往以关键会议后加大操作为特点。通常,政治局会议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可能性比其他时间点要高。周四的中共中央全体会议上,从总体上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有所增加。 10月23日,经新华社授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全会会议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继续准确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基本经济基础,巩固扩大经济复苏势头。”公报还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落实,及时加大力度。”此外,从2022年起,实施两次降准、两次降息逐渐成为央行的政策惯例。每年,对应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两个周期的金融支持 今年5月初,在关税的潜在影响下,央行同步完成了降准和降息。f国盛证券对界面新闻表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行会议继续保持宽松基调,同时强调执行。年内仍有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可能性。 8月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低于荣枯线、物价持续低迷、信贷和社会融资疲软、消费疲弱、投资增速高位回落等,反映出当前经济下行加速迹象,政策“及时收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加大。房地产和出口等主要趋势是决定降息速度和幅度的关键变量。分析人士还指出,央行重启国债发行体现了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性的改善,有利于稳定消费支出。动作。 9月3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工作组将召开第二次主席会议。会议就“金融市场运行、国债发行管理、央行购售业务、完善人民币国债发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此次央行重启国债交易也是对会议的回应。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告诉界面新闻,当前财政政策进一步强化,国债发行规模较高。央行恢复国债交易符合预期。不仅有利于促进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国债发行,也有利于适当向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年底前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强逆周期调节,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他表示,今年前8个月,瓦公国债发行规模达到10.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5万亿元,增速达到74.7%,比去年同期加快22.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四季度进一步发行国债已经腾出了空间。 “财政政策和财政政策同向发力,充分释放协同效应,是现阶段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重要抓手。”王庆说道。刘宇认为,2026年财政政策很可能保持先发制人的特点,央行提前开始买债,可以奠定为明年发行国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供给角度看,四季度不是财政期(亿元)和0.45万亿元,压力较三季度明显减轻。但考虑到地方政府尚有2026年2万亿元债务额度,可在年初集中释放,尽早启动央债购买可以有效缓解市场对资金波动和银行承兑能力的担忧。”刘宇表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